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州市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9:49:16  浏览:92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州市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暂行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暂行办法
广州市政府


(一九九○年一月十二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

办法
为促进本市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防止环境污染蔓延,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暂行)》,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各区、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城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应作出规划,分批开展。并负责组织、部署、指导、监督、考评。每年的考核结果要向辖区内群众公布。
一九九○年必须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有:市桥镇、大岗镇、荔城镇、新塘镇、街口镇、温泉镇、新华镇。其余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开展时间,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决定。
二、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由各镇人民政府负责。镇人民政府应按本镇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本镇环境质量与综合整治工作现状。制定本届政府环境保护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在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的同时,也应分解落实到各主管部门、企业和街道。
三、镇人民政府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应组织环保、工业、城建、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按本办法的要求进行监测、统计与计分,并根据计分结果评价本镇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内容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置和绿化五个方面。具体十六项指标:大气灰尘自然沉降量年月平均值;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工艺尾气达标率;机动车尾气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镇地
表水COD平均值;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环境噪声平均值;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率;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粪便清运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各区、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增加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内容。
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八项监测指标的实施细则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另行制定。
五、考核指标的监测、统计、审查和报告由各有关部门按下列分工负责,没有监测手段的镇,由区、县人民政府安排区、县有关部门进行监测:
(一)大气灰尘自然沉降量年月平均值、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城镇地面水COD平均值、镇区环境噪声平均值等四项,由环境监测站负责。
(二)机动车尾气达标率,以县为单位进行监测,由县公安局和县环境监测站负责。县内不同的镇取同一达标率。
(三)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由自来水公司或卫生部门负责。
(四)工艺尾气(SO2、NOX、粉尘)达标率、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等六项,由工业主管部门负责。
(五)城镇污水处理率,由城建部门负责。
(六)生活垃圾、粪便清运率,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
(七)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园林绿化部门负责。
(八)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由环保办负责。
以上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要求,将每年各项指标考核的结果、数据、资料于次年一月底前报告镇人民政府。由镇人民政府审核、汇总后于次年二月底前报区、县人民政府,由区、县人民政府审核并公布,同时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
六、每年考核工作完成后,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各有关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本镇环境质量和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推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七、区、县人民政府对考核成绩优秀或进步显著的镇及镇长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本办法从一九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附件:一、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分级表

附件一: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一、大气灰尘自然沉降量年月平均值,指建成区(按城建统计定义)大气环境中测得的一平方公里内的灰尘沉降量,按月计算的年平均值。计算方法由市环保办另行下达。
二、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指建成区大气环境中测得的二氧化硫含量,按日计算的年平均值。计算方法由市环保办另行下达。
三、烟尘控制区覆盖率,指建成区内的烟尘控制区面积与建成区总面积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建成区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
建成区总面积
四、工艺尾气(SO2、NOX、粉尘)达标率,指建成区工矿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有组织排放的工艺尾气,其中达标的排放点工艺尾气排放量之和与全部应测排放点(应测是指国家制定有排放标准的工业行业)工艺尾气排放量之和的比。其计算公式是:
各达标排放点工艺尾气排放量之和
工艺尾气达标率=-----------------×100%
全部应测排放点工艺尾气排放量之和
五、机动车尾气达标率,指全县当年尾气检测达标的机动车数与检测总数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机动车尾气达标率=
年检尾气达标的机动车数+新领牌尾气达标的机动车数
------------------------×100%
年检机动车数+新领牌机动车数
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指从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中取水总量(湖泊、水库、河流、地下水)与取水中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之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的数量的比例。初步确定这一指标检测十四个项目(详见附件2)。其计算公式是:
每个水源监测达标的项目数×其取水量之和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4×各水源地取水总量
×100%
七、城镇地表水COD平均值,指镇区内对城镇环境影响最大的地表水体COD的平均含量。其计算公式是:
各断面COD测定值之和
城镇地表水COD平均值=-----------
各断面监测次数之和
八、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指城镇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排放工业废水的量。其计算公式是:
城镇年排工业废水量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城镇年工业总产值
九、工业废水处理率,指镇区内经过各种水处理装置处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与需要处理的工业废水排放总水量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经过处理外排的废水量
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需要处理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十、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指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8978—88)(除烷基汞、苯并(a)芘)的外排工业废水量与处理的外排工业废水水量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处理达标外排的工业废水量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
经过处理外排工业废水量
十一、环境噪声平均值,指镇区环境噪声定期监测等效声级平均值。计算方法由市环保办另行下达。
十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已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十三、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指经过处理、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经过处理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量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100%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十四、城镇污水处理率,指经过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量占污水总量的比重。其计算公式是:
污化处理量
城镇污水处理率=-----×100%
污水总量
十五、生活垃圾、粪便清运率,指镇区内生活垃圾与粪便清运量与产生量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生活垃圾、粪便清运量
城镇垃圾粪便清运率=----------×100%
生活垃圾、粪便产生量
十六、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镇区内非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公共绿地指各类开放的公园(包括动、植物园、陵园、游乐园、风景名胜公园等)、广场绿地、河(湖)滨绿地和宽度在8米以上设置有行人休息设施的林荫道绿地。其计算公式是:
镇区内公共绿地面积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镇区非农业人口

附件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分级表

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
--------------------------------------------------------------------------------
| | | 评 | | 评 | | 评 | | |
| 考 核 项 目 |指标 |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评分|
|-------------------------|-----|----|--------|----|--------|----|--------|----|
|大气灰尘自然沉量(吨/平 |<5 |8.0 |<6 |7.0 |<7 |6.0 |<8 |5.5 |
|方公里·月) | | | | | | | | |
|-------------------------|-----|----|--------|----|--------|----|--------|----|
|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毫克/ |<0.02|4.0 |<0.03 |3.5 |<0.04 |2.5 |<0.05 |2.0 |
|立方米) | | | | | | | | |
|-------------------------|-----|----|--------|----|--------|----|--------|----|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 100 |5.0 |>90 |4.0 |>80 |3.5 |>70 |3.0 |
|-------------------------|-----|----|--------|----|--------|----|--------|----|
|工艺尾气(SO2、nox粉 |>90 |6.0 |90 |5.0 |80~89 |3.5 |70~79 |3.0 |
|尘)达标率(%) | | | | | | | | |
|-------------------------|-----|----|--------|----|--------|----|--------|----|
|机动车尾气达标率(%) |>90 |4.0 |90 |3.5 |80~89 |3.5 |70~79 |3.0 |
|-------------------------|-----|----|--------|----|--------|----|--------|----|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9.0 |95~99 |8.0 |90~94 |7.00|85~89 |6.0 |
|-------------------------|-----|----|--------|----|--------|----|--------|----|
|城镇地面水COD平均值 |<6.0 |6.0 |6.1~6.5|5.5 |6.6~7 |5.0 |7.1~7.5|4.0 |
| (毫克/升) | | | | | | | | |
|-------------------------|-----|----|--------|----|--------|----|--------|----|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200 |6.0 |200~250|5.5 |251~300|4.5 |301~350|4.0 |
| (吨/万元) | | | | | | | | |
|-------------------------|-----|----|--------|----|--------|----|--------|----|
|城镇污水处理率(%) |>30 |6.0 |28~30 |5.5 |25~27 |4.5 |22~24 |4.0 |
|-------------------------|-----|----|--------|----|--------|----|--------|----|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 |>90 |5.0 |80~90 |4.5 |70~79 |4.0 |60~69 |3.0 |
|-------------------------|-----|----|--------|----|--------|----|--------|----|
|工业废水处理率(%) |>80 |5.0 |75~80 |4.0 |70~74 |4.0 |60~69 |3.0 |
|-------------------------|-----|----|--------|----|--------|----|--------|----|
|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 |55 |10 |56 |9 |57 |8 |58 |7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0 |6.0 |61~70 |5.0 |51~60 |4.0 |41~50 |4.0 |
| (%) | | | | | | | | |
|-------------------------|-----|----|--------|----|--------|----|--------|----|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 |>60 |6.0 |51~55 |5.0 |46~50 |4.0 |41~45 |4.0 |
| (%) | | | | | | | | |
|-------------------------|-----|----|--------|----|--------|----|--------|----|
|生活垃圾、粪便清运率 |100 |7.0 |98~100 |6.5 |94~97 |5.0 |90~93 |4.5 |
| (%) | | | | | | | | |
|-------------------------|-----|----|--------|----|--------|----|--------|----|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0 |7.0 |9.1~10 |6.5 |8.1~9 |5.0 |7.1~8 |4.5 |
| (平方米) | | | | | | | | |
--------------------------------------------------------------------------------
备注:根据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分,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状况分为十个等级,分以下的为三级;以此类推,每满10分进一级。量考核指标分级表
-------------------------------------------------------------------------------------
| 评 | | 评 | | 评 | | 评 | | 评 | |评 |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
--------|----|--------|----|--------|----|--------|----|--------|----|---------|----|
| | | | | | | | | | | |
<9 |4.5 |<10 |4.0 |<11 |3.5 |<12 |2.3 |12~15 |1.2 |>15 |0.6 |
--------|----|--------|----|--------|----|--------|----|--------|----|---------|----|
| | | | | | | | | | | |
<0.06 |1.5 |<0.07 |1.0 |<0.08 |0.7 |<0.09 |0.6 |<0.10 |0.4 |0.1~0.12|0.2 |
--------|----|--------|----|--------|----|--------|----|--------|----|---------|----|
| | | | | | | | | | | |
>60 |2.5 |>50 |1.8 |>40 |1.2 |>30 |0.7 |>20 |0.3 |5~10 |0.2 |
--------|----|--------|----|--------|----|--------|----|--------|----|---------|----|
| | | | | | | | | | | |
60~69 |2.0 | 50~59 |1.8 | 40~49 |1.2 | 30~39 |0.7 | 20~29 |0.5 |5~19 |0.3 |
--------|----|--------|----|--------|----|--------|----|--------|----|---------|----|
| | | | | | | | | | | |
60~69 |2.5 | 50~59 |1.8 | 40~49 |1.2 | 30~39 |0.7 | 20~29 |0.5 |5~19 |0.2 |
--------|----|--------|----|--------|----|--------|----|--------|----|---------|----|
| | | | | | | | | | | |
80~84 |5.0 | 75~79 |4.5 | 70~74 |4.0 | 65~69 |2.5 | 60~64 |1.4 | 50~59 |0.7 |
--------|----|--------|----|--------|----|--------|----|--------|----|---------|----|
| | | | | | | | | | | |
7.6~8 |3.5 |8.1~8.5|3.0 | 8.6~9 |2.2 |9.1~9.5|1.8 | 9.6~10|1.2 |1.1 |0.6 |
--------|----|--------|----|--------|----|--------|----|--------|----|---------|----|
| | | | | | | | | | | |
351~400|3.5 |401~450|3.0 |451~500|2.2 |501~600|1.8 |601~700|1.2 |701~900 |0.6 |
--------|----|--------|----|--------|----|--------|----|--------|----|---------|----|
| | | | | | | | | | | |
19~21 |3.5 | 16~18 |3.0 | 13~15 |2.4 | 10~12 |1.8 | 5~9 |1.2 | 1~4 |0.6 |
--------|----|--------|----|--------|----|--------|----|--------|----|---------|----|
| | | | | | | | | | | |
50~59 |2.5 | 40~49 |1.8 | 30~39 |1.3 | 20~29 |0.7 | 10~19 |0.5 | 5~9 |0.3 |
--------|----|--------|----|--------|----|--------|----|--------|----|---------|----|
| | | | | | | | | | | |
50~59 |2.5 | 40~49 |1.7 | 30~39 |1.2 | 20~29 |0.7 | 10~19 |0.5 | 5~9 |0.2 |
-------------------------------------------------------------------------------------

-------------------------------------------------------------------------------------
| 评 | | 评 | | 评 | | 评 | | 评 | |评 |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指 标 |分 |
--------|----|--------|----|--------|----|--------|----|--------|----|---------|----|
59 |6 | 60 |5 | 61 |4 | 62 |3 | 63 |2 | 64~65 |1 |
--------|----|--------|----|--------|----|--------|----|--------|----|---------|----|
| | | | | | | | | | | |
31~40 |3.5 | 26~30 |3.0 | 21~25 |2.2 | 16~20 |1.5 | 10~15 |1.0 | 5~9 |0.5 |
--------|----|--------|----|--------|----|--------|----|--------|----|---------|----|
| | | | | | | | | | | |
36~40 |3.5 | 31~35 |3.0 | 26~30 |2.3 | 21~25 |1.6 | 16~20 |1.0 | 5~15 |0.5 |
--------|----|--------|----|--------|----|--------|----|--------|----|---------|----|
| | | | | | | | | | | |
86~89 |4.0 | 82~85 |3.0 | 78~81 |2.7 | 74~77 |2.0 | 70~73 |1.4 | 70 |0.7 |
--------|----|--------|----|--------|----|--------|----|--------|----|---------|----|
| | | | | | | | | | | |
6.1~7 |4.0 | 5.1~6 |3 | 4.1~5 |2.8 | 3.1~4 |2.1 | 2.1~9 |1.4 | 2 |0.7 |
-------------------------------------------------------------------------------------
达到100分的为一级;达到90分以上,100分以下的为二级;
达到80分以上,90以下的为三级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关于减刑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关于减刑问题的批复

1953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


西安市人民法院:
你院法秘(一)字第715号函提出有关犯人减刑的几个问题:(一)减刑的法律根据是什么?(二)由何机关决定(法院或司法行政部门)?(三)用什么形式宣布决定(判决书形式或行政命令形式)?
对以上各问题,经研究后,提出初步意见,并报请中央司法部同意,依次答复如下:(一)目前虽无减刑的法律明文,但根据“惩罚管制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狱政方针,对恪守监管纪律,一贯劳动积极,真诚悔罪并能帮助其他犯人改造而有实据者,是可以减刑的。(二)减刑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即首先由主管人犯的机关提出减刑意见,经同级法院同意,报请上级法院决定。(三)可以用行政命令的形式,不必用判决书的形式,因为减刑含有奖励的意义,是属于行政性质的,故用行政命令形式较妥。


印发《肇庆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政府


肇府[2006]48号


印发《肇庆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肇庆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肇 庆 市 人 民 政 府

二○○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肇庆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劳动保障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0]19号)及国家、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我市随军家属就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随军家属是指驻肇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经师以上政治机关批准随军(随调)落户我市的现役军(警)官或文职干部配偶。

第三条 按照属地安置的原则,市本级负责肇庆军分区机关、军分区干休所、75707部队40分队、武警肇庆市支队、武警肇庆市消防支队、肇庆市边防检查站等6个驻城区部队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驻军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

第四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应本着就地就近、专业对口、效益较好和优先安排的原则,坚持计划安置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推荐就业和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安置办法,随军家属可根据本人特长和意愿选择安置方式。随军家属是公务员的,实行指令性安置;属于职工身份的,实行推荐安置;下岗的或无工作的,实行培训帮扶安置,一时无法安置或本人不愿接受安置的,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第五条 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政治任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都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按照本规定完成政府每年下达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任务。驻肇部队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工作。

第六条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做好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就业咨询、就业培训、发布就业信息、举办“自主择业”洽谈会、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等工作。其中,人事部门负责安置干部身份的随军家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安置工人身份的随军家属。民政部门负责协调衔接随军家属安置的相关工作(日常工作由设在该部门的双拥办承担),其他部门也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

第七条 对随军前有工作单位并办理了吸收录用手续的在编在岗的随军家属,组织、编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参照随军家属原工作单位性质、个人身份、学历、年龄、专业等相关情况,在相应或相近类型的单位优先安置。

第八条 随军家属安置到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在编制员额内优先解决,对安置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可适当放宽,编制部门负责提供空编单位名单和用编审核。

第九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随军家属,由政府优先安置:

(一)配偶是部队团职以上干部(含技术9级干部、副处以上文职干部)的;

(二)配偶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荣立3次三等功或授予荣誉称号的;

(三)配偶在边防、海岛工作连续10年以上或直接从事飞行、潜艇工作5年以上的;

(四)随军前是机关工作人员或国家公务员的;

(五)被省、市授予荣誉称号,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

(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

第十条 随军家属随军前属于财政供给经费的人员,应安置在财政供给经费的单位。

第十一条 随军家属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实行双向选择指导性安置:

(一)所在单位破产倒闭的;

(二)人事档案关系挂靠军人服务社的;

(三)人事档案关系挂靠本市人才服务中心或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

(四)已与原单位解除并终止劳动关系,正在享受失业保险金的;

(五)随军后不符合指令性计划安置条件的。

第十二条 对随军家属自主联系好接收单位的,凭用人单位出具的接收证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应积极主动给予办理有关手续;对到“三资”企业和其它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随军家属,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监督有关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做好随军家属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对接收安置的随军家属,在与其他职工同等条件下应在岗位工种、班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不得无故辞退。

第十四条 鼓励随军家属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由本人提出申请,并与人事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自谋职业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五份,民政、人事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部队和随军家属本人各执一份。

第十五条 对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经市双拥办核准,给予发放一次性安置费。该安置费在肇庆市范围内只能享受一次,所需经费由相应的各级财政部门负担。按每人3万元的标准将安置费拨到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给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个人。

第十六条 对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3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经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3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领取了自谋职业安置费的随军家属视同已参加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

第十七条 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随军前有工作单位的,须将行政关系及档案调入肇庆,由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或人才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关系挂靠手续,并提供免费托管服务。

第十八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驻肇各部队应分别在每年4月、9月底前,将本单位需要就业安置的随军家属名单和《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登记表》按计划性安置、双向选择安置和申请自谋职业分类报市双拥办。

(二)市双拥办对随军家属安置名单进行初审后,分别送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复审并调档核实,由编制部门提供空编单位名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分别制定安置方案并征求部队意见,送市双拥办汇总,报市政府审批。

(三)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双拥办、编委办、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有安置随军家属的部队政治机关等部门共同组织召开随军家属双向选择会。

(四)随军家属接到就业安置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到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并按时报到上班。对已安置但不上岗或自动离职的随军家属,不再进行就业安置。

第十九条 随军家属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进行双向选择安置无单位接收,本人也无法找到工作的,在半年之内(从批准随军之日起算)没有得到就业安置的,经审核,从第七个月起按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享受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助,直至随军家属上岗就业、配偶调离肇庆或配偶退出现役为止。

第二十条 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助金,每年的1月、7月初,由民政部门核拨到部队,部队负责发放给享受该待遇的随军家属。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不享受基本生活补助。

第二十一条 市有关机构应为随军家属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培训等服务,帮助其提高职业技能,取得有关职业资格。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可凭团以上政治机关的证明,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经其认定的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免费培训。对培训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给相应的技能证书,优先推荐就业。

第二十二条 随军家属就业每年需要的培训费、技能鉴定费、档案托管服务费、人事关系挂靠服务费及专场招聘会的经费,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专题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 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坚持常抓常议,层层建立责任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要将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评比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对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拒绝接收计划性安置随军家属或未能完成任务的单位,区别不同情况作以下处理:

(一)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接收;

(二)经批评教育仍不接收的,在全市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三)编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暂停其单位的招调干部、职工年审手续,直至接收随军家属为止。

第二十四条 各县(市、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与国家或省的规定有抵触的,以国家或省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