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厦门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奖励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10:29:18  浏览:986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奖励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奖励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奖励在振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我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特设立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奖励范围:本市范围内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

第二章 奖励的标准和方法
第三条 凡经市级以上鉴定、确认的新产品、新技术项目,三年内,具备评奖条件的均可申报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
第四条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分为三个等级。按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综合评定。
第五条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评奖条件:
一等奖:
新产品必须是在设计、制造技术上有新的突破,技术水平达到当代国际水平或国内首创,年创利税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或年出口创汇额达100万美元以上(含100万美元)并取得较大社会效益的。
新技术项目必须是在自行开发或者是在推广应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年节约或增加企业综合效益达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
二等奖:
新产品必须是在设计、制造技术上有一定创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年创税利70万元以上(含70万元),或出口创汇额达70万美元以上(含70万美元)的。
新技术项目必须是在自行开发或者是在推广应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有较大贡献,年节约或增加企业综合效益达70万元以上(含70万元)的。
三等奖:
新产品必须是在设计、制造技术上有较大改进,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创税利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或年出口创汇额达50万美元以上(含50万美元)的。
新技术项目必须是在自行开发或者是推广应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一定贡献,年节约或增加企业综合效益达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
评价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项目的技术水平以鉴定验收证书为准,综合经济效益以开发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的证明为准,项目创汇额以单位外经部门出具的证明(或外贸单位出具证明)为准。
第六条 新技术项目的年节约或增创效益,指扣除实施费用后的净增价值,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新工艺创造经济价值计算
创造经济价值=(老产品或半成品等的平均先进单位成本-新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等的单位成本)×计算期的实际销售量。
(二)节约价值计算
1、工时节约价值=(原定额工时-改进后定额工时)×计算期前一年平均工时费用×计算期实际销售量-工艺改革费用。
2、原料、燃料、材料、动力、工具等节约价值=(原实际平均先进单位消耗定额-改进后实际单位消耗)×该物资单价×计算期的实际售量-工艺改革费用。
3、减少废品节约价值=成品或半成品单件价值×(改进前六个月的平均废品率-改进后六个月的平均废品率)×计算期销售量-工艺改革费用。
工艺改革费用中,属于添置固定资产部分,按其折旧年限平均分摊,其他按一次或三年分摊。
物资单价,按实际价计算,如系替代材料,其单位应为替代前、后材料的单价差。
第七条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奖励标准:
奖励等级 荣 誉 奖 奖金
一等奖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证书 10000元
二等奖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证书 5000元
三等奖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证书 3000元
第八条 对厦门市经济建设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可授予特等奖,其奖金额高于一等奖。
第九条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的奖金按照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对贡献大的主要完成者应重奖,贡献少的少奖,不搞平均分配。奖金分配原则上由项目负责人分配。
第十条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由市政府发给证书,视同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的事迹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 设立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工作。评审委员会由有关委办局人员和专家若干人组成,办事机构设在市经委,负责办理日常工作。评审委员会下设专业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有关专业专家若干人组成。市经委行业管理
部门负责主持专业评审小组项目的复审和推荐工作。
第十二条 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审批程序:
(一)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隶属关系,分别向主管部门申报,由经委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初审。
(二)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将初审后符合条件的项目,按专业分类报送市经委行业专业评审小组复审。
(三)由市经委行业专业评审小组,根据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评奖条件,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的复审后,向市评审委员会报送候选名单。
(四)由市评审委员会对各行业专业评审小组复审推荐的项目,进行认真审定后,报市政府批准。
初审和复审都必须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奖励的等级。

第四章 争议和处理
第十三条 市评审委员会对所申报的项目审定后,在授奖前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有异议的以书面的形式向市评审委员会提出,无异议的项目即可授奖。
有异议的项目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项目的争议若涉及项目主要完成者或名单排列先后的问题,由申报部门负责自行解决。
(二)奖励项目的争议,若属于是否给予奖励、奖励等级的问题,由市经委行业专业评审小组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报评审委员会裁决。
(三)存在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予授奖,待裁决后,按裁决结果办理。
第十四条 获奖的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经调查属实的,应撤销其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并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通报或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经委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7月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文化部办公厅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

根据文化部2004年的工作安排,今年下半年准备召开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文化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也是文化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实际步骤。为认真做好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会议顺利召开,现将会议的有关事项预备通知如下:

一、会议期间将组织大会典型经验交流。经验交流分工作典型和示范基地典型两类。工作典型是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指导发展文化产业的典型经验,示范基地典型从被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单位中推选。希望各地抓紧推荐大会工作典型单位,并认真组织好典型经验书面材料,并于2004年7月20日前报送部文化产业司。

二、会议期间将给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单位授牌。请各地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评审办法》(见附件)的要求,推荐本地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候选单位,并填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候选单位申报表》。填报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候选单位申报表》,请于6月20日前报送部文化产业司。

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的具体日期将另行通知。


联 系 人:韩纪文、吴江波

联系电话:(010)65551784、65551783

传 真:(010)65551406

附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评审办法》

二○○四年五月二十日


附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评审办法

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根据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文化部决定在全国评选树立50个各具特色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文化部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授牌。通过文化产业基地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带动我国文化产业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基本条件

1.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和单位,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必须在当地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有较大影响,具有典型意义。

2.发展思路和方向,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能够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有一定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4.有一支坚强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有较强的生命力

二、推荐申报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产生采取文化部提名与各地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提名名单由文化部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提出建议名单,然后征求有关地方文化部门的意见;推荐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生产兵团根据申报条件,上报本地区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候选单位。候选单位推荐数额由各地自行掌握,原则上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可推荐2~3个,其他地方推荐1~2个。

三、评审程序

对文化部提名和各地推荐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候选单位,文化部将本着“严格标准、优中选优、保证质量”的原则组织评选。根据各地的工作情况,不搞平衡照顾。个别的要到实地进行考察,最后提出初步意见,提交文化部部长办公会议决定。

四、时间要求

各地的申报材料必须在6月20日前报到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以邮递出的时间为准)。

五、其他

今年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期间,将向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授牌。今后文化部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不合格的单位将被取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试析诉讼时效期间中止与中断的关系

王海宏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
  诉讼时效邯郸的中止,又称诉讼时效期间不完成,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期间进行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使怠于行使权利者承担不利后果。但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并非出于怠惰,而是因为不得已的事由时,使权利人承担与怠于行使权利者同样的不利后果,未免失之不公。因此时效立法中有中止制度之设,以求衡平。
  依《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不可斥力和其他障碍为使诉讼时效期间中止的法定事由。不可抗力为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克服情况。发生不可抗力时,权利人主观上要求行使权利,但客观上无法行使,法律予之以中合伙人救济手段。其他障碍为概括性规定。根据民法学说以及审判实践,主要包括如下情况:(1)权利人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而无法定代理人或洗劫一空代理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2)继承开始后,沿有确定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3)其他构成行使权利之障碍的事由,由法官以自由裁量权决定之。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统归无效,待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依《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可使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法定事由有权利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
  (1)提起诉讼。起诉的性质为权利人主张权利的保护。基于这一性质,应对提起诉讼作扩张解释,使其不仅包括权利人向法院起诉的行为,而且包括权利人具有同样性质的其他行为,如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保护权利的请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依督促程序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人民调解很员会请求调解等。
  (2)权利人主张权利。指权利人向义务人、保证人、义务人的代理人或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利或向清算人申报破产债权等。
  (3)义务人认诺。即义务人对权利人表示承认其权利在存在,愿意履行义务。义务人对权利人的认诺表示,可以各种方式作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对权利人或其代理人作了通知、请求延期给付、提供担保、支付利息租金、清偿部分债务等义务人的行为,在法律上都构成认诺。
  (4)诉讼时效期间中止与中断的区别的表现如下:
  第一,发生的事同不同。中止的法定事由出自当事人的主观意志的所不能决定的事实;中断的法定事由为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左右的事实。
  第二,发生的时间不同。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届满前的最后6个月内;中断不可发生于时效期间内的任何时间。
  第三,法律效果不同。中止的法律效果为不将中止事由发生的时间计入时效期间,中止事由发生前后经过的时效期间合并计算为总的时效期间;而中断的法律效果为于中事由发生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作废,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海宏